7月20日-22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和行政办公室人员、课程思政团队、直属党支部委员等,赴湖南长沙、韶山两地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实践研修。
研修的第一站韶山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,毛泽东同志诞生于此,在这里生活了17年,而后胸怀救国救民大志,外出求学。1912年春,毛泽东回到这里教育亲人投身革命,同时积极领导农民运动,建立中共韶山支部。

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中国革命的“红色摇篮”,走出了毛泽东、蔡和森、何叔衡、任弼时等一大批革命先辈。1913年至1922年,毛泽东在此求学执教,并从事早期革命活动,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。通过了解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求学经历,大家深刻地认识到: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、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。通过实地党史学习教育,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,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学好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。

在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过程中,老师们系统地了解到刘少奇投身革命,领导工人运动、坚持白区斗争、创建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、参与创立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、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光辉思想和丰功伟绩,反映了刘少奇光辉而伟大的一生。刘少奇同志在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中强调,“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,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”。党史是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生动教科书,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优秀事迹,让我们在工作中毫不放松,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,在生活争当表率,严格要求,自觉加强党性修养,锤炼高尚品格。
